全国十大配资平台 北京全链条支持创新药械2.0版:创新药目录药品不计入医院自费率考核
时隔一年,北京出台全链条支持创新药械发展的2.0版方案。为减少医药机构使用创新药顾虑,根据新版方案,“国谈药”将直接纳入全市定点医疗机构药品目录全国十大配资平台,创新药目录药品不计入基本医保自费率指标,而创新药械的使用情况则将被纳入公立医院绩效监测。
4月7日,北京市医保局、市卫健委、市药监局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北京市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2025年)》(以下简称“新版若干措施”)通知。通知由即日起实施。
大约一年前,北京市医保局等九部门于2024年4月17日联合印发《北京市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2024年)》。
北京市医保局在解读文件中表示,新版若干措施旨在进一步加强对创新药械研、产、审、用全链条政策支持,优化要素资源配置,培育优质创新生态,推动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高质量发展,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防病治病需求。
和去年相比,新版若干措施同样包含32条支持政策,具体涉及在创新医药研发、临床试验、审评审批、生产制造、流通贸易、临床应用等环节。
在创新医药研发方面,新版若干措施给出了具体的扶持方向和领域:支持围绕阿尔茨海默症开发更精准快速、低成本的诊断筛查试剂和药物;针对糖尿病开发更便携、智能化的无创血糖仪;针对儿童开发透皮注射等更便捷、更安全的给药新技术;针对肺部疾病开发更快捷、低成本的人工智能多病共筛和辅助诊断产品。加快推进医疗机构自行研制使用体外诊断试剂试点工作,完成5个试点产品备案,优先将罕见病用诊断试剂纳入试点品种。
在药品审评方面,根据北京市医保局局长马继业日前在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期间公布的数据,在2024年版“32条”发布后,当年北京市创新医药临床研究质效不断提升,临床试验的启动用时压缩到24.9周,同比减少7.7周;创新药械审评审批不断加速,率先实现了药品补充申请审评时限从200天压缩到60天,药品临床试验审批从60天压缩到30天。
在前述工作进展基础上,新版若干措施进一步提出,深化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试点,审批时限由60个工作日压缩至30个,创新药试点品种持续扩大,试点范围扩大到医疗器械。深化药品补充申请审评审批试点,将审评时限由200个工作日压缩至60个,争取将试点范围扩大至仿制药申请。
根据前述博鳌亚洲论坛期间公布的数据,今年前两个月,北京新增4款创新药品和3款国家创新医疗器械获批上市,居全国首位。此次新版若干措施进一步厘定了北京市年度规划目标:2025年新获批创新药械产品数量将不少于15个。
在创新医药生产流通方面,跨国药企的本地化生产也将迎来政策利好。根据新版若干措施,鼓励创新医药本地化生产。支持企业从国外引进重大药械品种,推动创新药械品种产业化落地和规模化应用,承接医疗机构院内制剂配制和向创新药转化;支持境外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跨境分段生产,开展生物制品分段生产试点。支持跨国企业以委托生产方式办理药品生产许可并在京上市。探索开展医疗器械产品跨境委托生产先行先试。
“进院”往往被称为创新药械从研发到上市销售的最后一公里。为持续推动创新医药临床使用,根据新版若干措施,国家医保谈判药品直接纳入全市定点医疗机构药品目录,医疗机构可通过“双通道”药店实现“应开尽开”。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制定创新药目录。在地方落地层面,北京在此次率先明确,支持创新药目录药品通过绿色通道快速挂网,不计入基本医保自费率指标并通过“双通道”药店保障供应。
近一年来,地方层面往往通过增加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召开药事会频次,更好发挥DRG/DIP支付改革中特病单议制度等,推动创新药械进院。相比之下,北京此次若干措施进一步优化了创新药械制度化、常态化的“进院”机制。
具体来说,创新药企向药监部门提交新药上市申请后,即可与医保、卫生健康部门沟通,提前做好医保准入和入院使用准备。对符合条件的创新药,不计入DRG病组支付标准,单独支付。鼓励1类创新药获批上市后1个月内快速挂网,在本市医疗机构率先使用并给予重点支持,可备案不计入基本医保自费率指标。对创新价值高但临床数据较少、实际证据不充分的药物,通过真实世界研究验证其临床价值的医疗机构给予资金支持。支持医疗机构组织编写干细胞等创新药使用专家共识,全年不少于5个。
在创新医疗器械方面,根据新版若干措施,将创新药械(如手术机器人、首台套设备等)的使用情况纳入公立医院绩效监测。定点医疗机构可按规定申请DRG付费新技术除外。
为减少高值创新药械的支付难题,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和金融保险业协同发展, 新版若干措施提出,鼓励商业保险将创新药目录纳入保障责任范围。持续做好北京普惠健康保支持创新药。
为减少创新药械企业的现金流压力,新版若干措施还明确,推动医保基金与药品企业直接结算创新药、集采药品费用,探索由医保基金向创新药生产企业提前预付。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继续完善对创新药械的全链条政策支持,新版若干措施还尤其强调了推动医疗、医保、医药数据汇集,形成规模化高质量数据集,丰富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赋能创新医药发展。
根据新版若干措施,充分利用医疗、医保、医药数据,构建行业数据可信空间,制定数据分类分级管理标准和采集、清洗、脱敏、标注技术指南;支持医企面向药物研发、多中心临床试验、药物警戒、远程会诊等场景,畅通数据安全出境便利化路径,加快推动跨主体高频流通利用;鼓励企业在京设立人工智能研发中心,加强数据需求对接,开展人工智能赋能新靶点发现、新机制探索、化合物筛选、病例随访等研究。
随着互联网医疗的发展,今年1月,国家医保局价格招采司司长丁一磊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2025年,国家医保局的立项指南对互联网医疗业态做了前瞻性安排,专门预设了“互联网首诊”价格项目,一旦技术准入方面条件成熟,就可以立即放开,无缝衔接。
北京有望成为率先放开互联网首诊的试点地区。根据新版若干措施,开展互联网诊疗首诊试点。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吴斯旻
相关阅读
除了为新技术应用铺好收费路径外,今年以来,中央多个主管部委和地方政府正不断完善脑机接口产业全链条支持政策,促进我国脑机接口创新生态完善。
461 04-01 20:53
商业健康险药品目录与基本医保目录定位不同,需明确定位和划清边界,实现政策协同,发挥商业健康险的保障优势。
255 03-24 11:58
安阳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一个重要经验,是在DRG付费改革中不降低参保群众住院待遇享受,不增加参保群众住院就医负担,不限制参保群众住院特殊需求。
268 03-20 22:25
“安阳经验”是因地制宜发挥医保支付的经济杠杆作用,通过一系列支付政策的设计避免诱发临床行为异化,遏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将更多的医保基金用于有效的医疗服务上。
224 03-20 22:25
“打包付费全国十大配资平台,不能不控制自费比例”
10 971 2024-12-20 11:21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